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

上传人:3399888 文档编号:2328959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肥料特点和合理选用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内容,一、作物为什么要施肥 二、有机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三、化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四、施肥技术模式,一、作物为什么要施肥,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作物养分来源 (三)肥料的主要作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含量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元素: 钙(Ca)、镁(Mg)、硫(S) 微量元素(含量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 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硼(B)、氯(Cl) 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常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几

2、乎所有土壤,所有作物都需要施用,所以称为“肥料三要素”。复混肥的称谓也据此而定,对农民朋友,要联系生产实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营养元素的作用,氮长枝叶、籽粒;磷长根、发芽、开花结果;钾长茎秆,增加糖分,提高抗逆性。每个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都有独特功能。中微量元素在作物新陈代谢也具有重要调节功能,作物离不开它们就像人需要钙片,离不开维生素一样。 虽然这些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然不同,但对作物生长发育却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其中任何一种元素,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其生活史。 如果营养元素缺乏,作物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还往往会呈现出特定的外部特征,称为缺素症状,二)作物养分主要来源,化肥,

3、有机肥,土壤养分,磷钾矿,化学固氮,生物固氮,光合作用,作物养分三大来源:土壤、肥料、光合作用,三)肥料的作用,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不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都能够向作物提供养分。作物增产与多种因素有关,化肥的贡献约为40-60%,1公斤氮(N)、磷(P2O5)、钾(K2O),可以分别增产粮食10、6、4公斤,产品质量也得到改善。 但过量或偏施肥料,不管是有机肥还是化肥,都将适得其反,不但低产劣质,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肥料是个宝,关键要用好,二、有机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一)有机肥的种类和特点 (二)有机肥的有效化和无害化 (三)有机肥的合理选用,表2-1 常见有机肥种类和特点,二)有

4、机肥的有效化和无害化,有机肥中的养分,多以有机质的形态存在,作物很难直接吸收利用。有机肥中往往还含有各种病菌和虫卵,有机肥分解时产生的某些中间产物及释放的热量也会烧伤作物。 有机肥在施用前一定要进行堆沤腐熟。这样,难以吸收的有机物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作物容易吸收的速效养分,称为有机肥的有效化;有机肥中的病虫卵也会被杀死,称为有机肥的无害化。 生产中常发生农民图省事,有机肥不腐熟就施用,从而伤害作物和引发病虫害的事情,一定要引起重视,坚决纠正,三)有机肥的合理选用,1.特点 。 有机肥养分全面,养分释放缓慢而持久,能培肥土壤。有机肥的主要缺点是有效养分含量低,养分释放慢,在作物快速生长期,往

5、往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 2.有机肥作基肥要尽早施用。例如果树和春播作物可以在上一年秋季施用,以使其在土壤中有一个腐熟过程 。 3.注意用量适当。对大田作物,基肥亩施1-3吨;对果树和露地蔬菜,亩施3-4吨;对大棚蔬菜亩施4-6吨。饼肥用量较少,一般每亩不超过百公斤。秸秆亩施200-300公斤,绿肥(鲜重)约1000公斤。 4.注意与化肥配合。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优缺点互补。 5.防止有机肥中有害杂质的危害。对蔬菜、果树、药材、食用或药用花卉等作物,在选用有机肥时,尤其要注意有机肥质量,防止其中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6.商品有机肥。价高用量少,不能取代大宗农家肥

6、,三、化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一)氮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二)磷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三)钾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四)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五) 复混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 (六)新型肥料的特点和合理选用,一)氮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氮肥来源于空气中的氮气(占空气的4/5),虽然资源不竭,但必需通过化工方法,制成铵态氮(含NH4+)、硝态氮(含NO3-)和尿素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氮化肥主要有三种形态: 1.铵态氮-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这些氮肥在偏碱性土壤中或遇到碱性物质(如与草木灰混合)时容易分解,造成氮肥损失。 2.硝态氮-如硝酸钠、硝酸铵等。硝态氮不容易被土壤吸附,容易

7、随水流失,而且在施于稻田后,在淹水嫌气条件下,易变成气态氮损失。但在旱田,特别是寒冷地区早春施用,却具有发苗快的优点。 3. 尿素-酰胺态氮,施入土壤后,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且容易随水淋失。经过脲酶作用,水解成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减少淋失。此外,尿素常含有少量缩二脲,对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此外,市场上还可以看各种缓释氮肥或长效氮肥,由于成本高,目前还难以在大田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氮肥的共同特点: 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快,施肥后见效快,一般施后3-7天就可以看到植株变绿。但肥效较短,肥效高峰一般在施肥后20天之内,如不过量施肥,一季作物收获后,氮肥很少在土壤中残留。 氮肥施用方法: (

8、1)全国几乎所有的土壤和作物都需要施用氮肥。氮肥的科学施肥原则是对不同作物、地块和不同生 育期的具体施肥量进行实时、定量调控。例如,目前我国大田作物施氮量(N)一般每亩8-15kg,约一半作基肥,其余主要作追肥,具体施肥量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 (2)除小麦等密植作物撒施后灌水、水稻水层撒施外, 都要施后覆土,表2-2 主要氮肥特点和合理选用,注:化学酸碱性-指肥料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理酸碱性-指作物对肥料养分选择性吸收后的溶液酸碱性,二)磷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磷肥主要来源于磷矿石,属于耗竭性资源。通过化工方法浓缩养分并提高其溶解性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与氮肥相比,磷肥的共同特点是养分离子在土壤中

9、移动慢但后效长。 (1)水溶性磷肥-易溶于水,如过磷酸钙(简称普钙)、重过磷酸钙等。它虽然溶于水但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在某些条件下,这些水溶性养分还会与钙、镁(北方石灰性土壤)、铁、铝等(南方酸性土壤)形成难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磷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水溶性磷肥的肥效,应采用沟施、穴施等方法,使肥料尽可能与作物根系靠近,而减少与土壤接触。 (2)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偏磷酸钙等,它们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柠檬酸等弱酸,所以应施用于酸性土。在方法上尽可能靠近作物根系,并尽可能与土壤混合。 (3)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等。这类肥料在水中和弱酸中都难以溶解,因而可以与有机肥堆沤或作为酸性土的基肥,尽早施

10、用,并与土壤充分混合以使其养分得到慢慢释放,表2-3 主要磷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三)钾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共同特点: 钾化肥主要有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它们都是钾盐,其养分离子在水中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性和肥效快慢及后效长短等都介于氮磷肥之间。 (1)氯化钾:KCl,化学中性,生理酸性,水溶,速效。K2O含量54%-62%,一般不低于60%。除直接作肥料外,还往往是制造复合肥的基础肥料。它主要由钾矿石或含钾盐湖卤水制得。农用钾肥常呈现生产原料的颜色,与产品质量无关。 氯化钾几乎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作基肥和追肥,尤其适于棉花、水稻、玉米、小麦等对氯不敏感的大田作物。但不宜作种肥好、忌氯作物和盐碱土

11、。 (2)硫酸钾:K2SO4,化学中性,生理酸性,水溶、速效。K2O含量50-52%。用复分解法,由氯化钾与硫酸反应制取,成本高于氯化钾。 硫酸钾的钾和硫都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而且不含氯,适于全国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以作基肥、种肥、追肥和叶面肥,尤其适用于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四)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特点和合理选用,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 有土施、叶面喷施、沾根、拌种等多种方法,而以叶面喷施最为安全有效。 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用量较少,有效的浓度范围较窄。表中只给出一般的适宜范围,具体应用时应在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像使用农药那样,按说明书严格掌握施用的时期、用量和稀释浓度,表2-4 主要中、微量元素肥料的

12、特点和施用方法,表2-4 主要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特点和施用方法(续,五)复混肥的特点和合理选用,1.复混肥的标识,复混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复混肥的养分含量,分别用N、P2O5、K2O的百分比含量表示,并用“N-P2O5-K2O”的形式在肥料袋子上标明,分别用N、P2O5、K2O的百分比含量分别为15%,26-13-0表示N、P2O5、K2O含量分别为26%和13%而不含钾。 复混肥标识还规定,若复混肥中的钾为硫酸钾,应注明硫元素符号“S“,表示为硫基复混肥,如15-15-15(S)。若不标明,就表明所含的钾为氯化钾,是氯基复混肥。即使为硫酸基复混肥,也不是

13、绝对不含氯,但其氯含量不可超过3%,否则必需标明含氯(Cl,2.复混肥的类型和特点,复混肥按其制造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化成复合肥、配成复混肥和掺混肥,1)化成复合肥,化成复合肥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化合物,如硝酸钾、硝酸磷肥、 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等。 磷酸铵:磷酸铵是正磷酸与铵的化合物,因磷酸的铵化程度不同而分别得到磷酸一铵(NH4HPO4)、磷酸二铵(NH4)2HPO4)和磷酸三铵(NH4)3PO4)。 磷酸三铵性质不稳,在常压下就分解释放出氨气而变成磷酸二铵。因此,所谓“磷酸三铵”肥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磷酸二铵是我国广泛施用的化肥。国家规定其质量标准是:氮(N)、磷(P2O5)含量优等品分

14、别为46-48和16-18。磷酸二铵易溶于水,偏碱性,肥料颜色与原料有关,多呈白色或浅色颗粒,厂家有时将其染 其品牌颜色。 养分配比特点是高磷低氮。虽然适用各种土壤和作物,但不宜单独施用,而应当配施适量的氮钾肥。应采用沟施、穴施等集中施肥方法,将肥料施在作物根层,施后覆土,硝酸磷肥:硝酸磷肥是先用硝酸分解磷矿粉而制得磷酸和硝酸钙溶液,然后再通入氨气中和磷酸而制得,养分含量有20-20-0,28-14-0和26-13-0多种。溶于水,兼有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肥料吸湿性强。 主要作基肥,适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尤其适于旱田,但不适于水田,因为在淹水条件下,硝态氮易于淋失或变成气态氮逸失。 磷酸二氢

15、钾:分子式为KH2PO4,养分含量为0-52-35,是一种高浓度磷钾复合肥,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吸湿性小,溶于水。 由于成本较高,主要用作叶面喷肥,喷施浓度为0.1-0.3%,主要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施用,以促使籽粒饱满,提高产品质量,2)配成复混肥,对含有氮磷钾的基础肥料按照一定的养分配方重新造粒而制成的肥料称为配成复混肥。它们多为三元复混肥。由于肥料颗粒的养分比例稳定,分布均匀,施用方便,有利于平衡施肥。作为颗粒袋装商品肥料,可以供应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 配成复混肥的制造主要有料浆造粒法(将全部或大部分基础物料以浆状形式进入造粒系统)和熔料造粒法(将基础物料熔融成流动的熔料喷入空气或矿物油

16、等冷媒中进行造粒)。 从工业角度,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从农业角度则要求复混肥养分含量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养分配比适于自己的需要,并且颗粒圆浑,养分分布均匀,有一定抗压性,即不结块,施入水田或灌水后不发生漂浮现象,3)掺混肥,掺混肥也称BB肥(Bulk-Blending Fertilizer),是一种将氮、磷、钾肥及添加剂等物料,按一定的养分配方不经过造粒直接掺混而成的肥料。其养分配比在工艺上不受限制,还可以根据需要加配适量的中、微量元素、除草剂和杀虫剂等。 在发达国家,可通过田间档案和土壤-植株测试,为农户(实为农场)设计掺混肥养分配方,直接掺混,在百里范围内就近施用。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17、散装掺混肥在复混肥乃至整个化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我国要以提高农化服务水平为动力,从提高肥料产品科技含量和工艺质量上下功夫,走出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3.复混肥的合理选用,1)复混肥的施用方式 作各种作物,特别是大田作物的基肥。在此基础上再配施适量的氮肥或其它速效肥料作追肥。 基/追肥兼用。对果树、蔬菜及某些大田作物,既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 在缺乏灌水,难以追肥条件下,也可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以上3种施肥方式中,复混肥都主要作基肥施用,特别是对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在复混肥的基础上加追氮肥更是主要的施肥模式,2)不同养分配比复混肥的合理选用,复混肥品类众多,了解其特点是,合理选用,才能充分

18、发挥肥效。 生产上,除选用适宜的专用型复混肥外,也可以选用养分配比适于当地土壤、作物特点的复混肥。 通用型复混肥:这类肥料养分配比(N-P2O5-K2O)相近,如15-15-15,16-16-16,17-17-17,18-18-18,19-19-19,14-16-15等,适于作各种作物基肥。在此基础上,再配施适量氮肥或氮钾型复混肥作追肥。 高氮磷型(或低钾型)复混肥:这类肥料氮磷含量特别是氮含量较高,而钾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10%,如25-15-10,27-18-10,28-15-12,24-10-6等,适于我国西北地区作物基肥和1次性施肥,尤其适于露地蔬菜、夏玉米的种肥、幼苗期追肥及果树、瓜

19、类、茄果类蔬菜追肥。 高氮钾型复混肥:这类肥料的氮、钾含量相对较高,含磷则较低,一般不超过10%,甚至不含磷,如25-10-25,20-10-20,16-7-21,18-9-18,20-5-20,18-6-21等,适于我国南方酸性土地区作物基肥及果树、蔬菜和水稻追肥。作大棚蔬菜冲施肥时应事先溶化,低氮型复混肥:这类肥料的含氮量低于含磷量,如13-17-15,16-20-8,15-20-10,17-24-11等,适于作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及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基肥。 此外,复混肥中,有的标明含氯,有的标明含硫。含氯复混肥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但不适用于烟草和盐碱;含硫复混肥适

20、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六)新型肥料的特点和合理选用(参考资料,此处所谓新型肥料是指在化肥和有机物料的基础上开发的,以直接或间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为主要功效,并作为肥料商品出售的物质。 我国是一个农业有机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每年有大量的植物秸秆、人畜禽排泄物得不到合理利用;但我国又是一个能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新型肥料的总体效应是能够促进农业有机物及其它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肥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即补偿和提升了常规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开发和上市的各种新型肥料,大多在不同方面或不同程度上达到

21、了这些效应标准。但另一方面,当前国内肥料市场管理还不健全,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坑农害农问题时有发生。本节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家对“新型肥料”有个正确的了解并合理选用,1.专用型复混肥 专用复混肥是根据具体作物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特性而生产的有特定氮磷钾养分配比的肥料,有的还添加适量的中、微量元素。与一般复混肥相比,它更有针对性。目前,有不少专用复混肥的养分配比是按作物需肥总量设计的,即它的含氮量约为含磷量的2倍。这种复混肥对大田作物来说,只适于作一次性施肥。因为作基肥后又追施氮肥,氮就过量了;如果不再追施氮肥,后期就可能因脱氮而减产。农民朋友在选用肥料时对此要多加留意;肥料厂家也请关注此点,对产品

22、进行必要的改进。 2.有机-无机复混肥 它是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对有机物料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并加入适量化肥、腐殖酸或氨基酸或微生物菌剂等形成有机-无机复混肥。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产品质量标准有明确规定,如表2-16。为提高产品的有机质和腐殖酸含量,常采用草炭等作为配料。如添加菌剂,化肥含量不能太高,否则将抑制微生物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作基肥、追肥或种肥,施用量一般每亩100-200公斤,3.腐殖酸肥料 它是以腐殖酸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多以草炭、褐煤等为主要原料,与一定量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化肥作用而制成,常见的有腐殖酸铵、硝基腐殖酸铵、腐殖酸复合肥等。腐殖酸是黑色或棕色无定形高分子有机化

23、合物,具有胶体性质,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螯合作用,能提高养分活性和肥料利用率。它还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可以作基肥、追肥、种肥或用于浸种、浸根。土施的用量为每亩50-200公斤。 4.多肽和氨基酸肥料 作物不仅能吸收利用无机态养分,还可以吸收利用氨基酸等有机态养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合成肽,进而合成蛋白质。反过来,将富含蛋白质的皮革、毛发等有机废料通过化学水解或生物发酵,又可以制成多肽和氨基酸肥料。例如,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等制剂混合浓缩就可以得到氨基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的氨基酸含量不得低于8%(发酵法)和10%(化学水解法),微量元素总量不得低于2%。氨

24、基酸叶面肥既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又可以壮苗、抗病,促进作物生长。在施用方法上以根外喷施为主,也可以用来浸种、拌种和蘸秧根,5.缓/控释肥料 它是一类能延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肥料,其主要功效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延缓或控制养分释放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用化学合成法制成难溶于水或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肥料,如脲甲醛肥料、草酰胺肥料等。(2)用硫磺、难溶性磷酸盐等等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包裹肥料,通过包膜材料的厚度或难溶性对养分释放速率进行调控,如涂层尿素、包硫尿素、长效碳铵等。(3)据肥料颗粒越大,与土壤接触面积越小,养分释放越慢的原理,制成大颗粒缓释肥料,如大颗粒碳铵、大颗粒尿素等。 缓/控释肥料

25、成本较高,除日本等国将其用于水稻生产外,国内外主要用于高尔夫球场、果树、蔬菜等高价值作物。缓/控释肥料的发展方向是努力降低成本和实现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同步。 6.新型叶面肥 新型叶面肥是在早期固态无机养分叶面肥的基础上开发的。为提高肥料养分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对病、旱、盐害等的抗逆能力,加入了腐殖酸、氨基酸、低聚糖和海藻液等活性物质和生长调节剂。新型叶面肥的研发还致力于进一步增加肥料的养分浓度和叶片对肥料的吸附性和吸收性。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叶面肥对土壤和作物的针对性及肥料利用效率,是肥料生产厂家和广大农化服务人员的共同责任,7.菌肥 菌肥是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并以通过这些微生

26、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改善作物营养和生长条件为主要功效的肥料。实际肥效往往还与其中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质有关。有益微生物主要有根瘤菌(生物固氮)、解磷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解钾菌,又名硅酸盐细菌(分解、释放土壤中的矿物钾)、抗生菌,如“5406”(能抑制或杀灭有害真菌和细菌、刺激作物生长和活化土让难溶磷)和酵素菌(促进有机转化)等。作为商品肥料,在活菌数、杂菌率、有效期等方面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或产品标准。微生物肥料多为粉末状固体或液体,可以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调成糊状根施覆土作追肥,拌种或蘸根作种肥。菌肥合理施用的关键是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条件,因此,在贮存时不能与农药、化肥和过酸、过碱物质

27、混放;不要与大量化肥或酸碱性化肥混施;土壤过酸、过碱或干旱时影响菌肥效应发挥,应注意改善土壤条件。此外,当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较高或大量施用氮磷钾化肥时,根瘤菌、解磷、解钾菌肥效果下降,甚至受到抑制,例如氮肥施用过量就会抑制根瘤菌的活动,降低根瘤的固氮作用,几点提示,1)菌肥等新型肥料虽然具有普通有机肥、化肥所没有的优点,但它在养分供应量和培肥改土效果方面取代不了化肥和大宗有机肥。 (2)新型肥料的质检标准一般不像常规化肥那样明确,因而更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选用时需格外留意。 (3)对新上市的“未知肥料”既不要一概排斥又不要盲从,而要向有关专家和用过的人请教。如果心中无数而又特别想施用,可先在

28、自家一小块地试用,成功了再推广,七)肥料的混合和贮存,1.肥料的混合 (1)可以混合:不分解,不结块。如尿素与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与氯化铵等。 (2)可以暂时混合:现混现用,不可久放。如多数化肥混合后比单独存在时更易吸湿结块。 (3)不可混合: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养分损失。如磷肥与石灰混后降低肥效;铵态氮与草木灰混后造成氮的挥发损失,2.肥料的贮存(防潮、防火、防毒、防损失,1)选库址:地势高燥、交通方便、防火、不积水。 (2)存法:离墙30-50厘米,交叉堆码,不可过高,留有走道。 (3)管理: 登记:量大造册,经常查看,如有破损及时修补,或清除。 防毒、防火:不可与种子、菌肥、农药等堆放

29、一起;远离火源,准备砂子等灭火器物,四、施肥技术模式,一)概念 此处的施肥技术模式(Technical pattern)是同一类或同一种作物在施肥量、施肥期、施肥方法等方面相对一致的技术规范或技术要求。它虽然不是行业法规,也非行政指令,但却可以在复杂的施肥条件下作为施肥建议的基础,再结合当地的土壤和作物特点,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精确性;或在遇到异常土壤、植物测试结果时,将施肥建议控制在植物营养学上可以解释,生产实践上可行的合理范围内,二)意义 它虽然不是行业法规,也非行政指令,但却可以在复杂的施肥条件下作为施肥建议的基础,再结合当地的土壤和作物特点,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精确性;或在遇到异常土壤

30、、植物测试结果时,将施肥建议控制在植物营养学上可以解释,生产实践上可行的合理范围内。 打一个浅显的比喻: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饭量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人每一顿饭只吃一两个馒头。本书将其引申到作物施肥上,就是帮助大家找到每类作物的“一两个馒头”,并灵活应用它。这样,广大知识农民和农化服务工作者在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就能做到“与一反三”;在遇到异常测试结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进一步学习时就有了“入门向导,三)大田作物的需肥特点和技术模式,1.需肥特点 (1)生育期较短(1-2年); (2)茎秆作用主要是支撑,运输养分和水分; (3)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耕层; (4)生育期可以划分为苗期-快速生长

31、期-成熟期。其中快速生长期是施肥关键期,苗期和成熟期可酌情适量施用,2.施肥技术模式 (1)提倡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全部或大部和一半左右氮肥作基肥。其余化肥作追肥或种肥; (2)施肥总量(每亩);N8-12kg,一般不超过15kg。豆科作物施氮量减少1/3-1/2。P2O5不超过施氮量一半,南方3-5kg,北方4-6kg,一般不超过8kg,其中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相对较多;K2O施用量界于氮磷肥之间,南方5-10kg,黄淮海地3-6kg,东北2-4kg,西北0-3kg; (3)大田作物多为露地直播,因此较其它作物更加重视种肥,四)蔬菜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技术模式,1.需肥特点 (1)

32、与大田作物相比,产量高,需肥量大; (2)果实甚至整个植株都是产品; (3)茄果类多次采收; (4)根系浅而稀疏,但离子代换量高,需要土壤保持较强的养分供应强度,要求肥水密切配合和少量多次施用; (5)对土壤肥力和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供应要求较高; (6)强调施用有机肥,2)施肥技术模式 建议露地蔬菜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大棚蔬菜为5000-7000kg,在此基础上,将大部分磷钾肥和不到一半的氮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追肥次数,露地3-4次,大棚4-8次。每次施N3-5kg。若用复合肥,应选择氮钾型,每亩施10-15kg,开沟施后覆土或溶解后随水冲施。对瓜、茄果类蔬菜,特别是夏秋播

33、种的,初果座定前要适当控制水、氮肥。对大棚菜要慎用或不用含氯化肥,五)果树需肥特点和施肥技术模式,1.需肥特点 (1)多年生,枝干贮存养分;当年结果期往往又是下一年花芽分化期,所以果实产量、品质不仅与当年施肥有关,还与上一年施肥,特别是秋施基肥有关; (2)强调施有机肥和供应中、微量元素;树大根深,树冠外缘吸收根密布,是施肥区域,要强调适当深施; (3)果树生长发育可分为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生命周期包括幼树期、结果初期、盛果期和衰老期;年生长周期包括发芽期、开花期、长果期(坐果、果实膨大和成熟)、养分贮藏(落叶至下年发芽),其中,施肥重点是秋施基肥、开花前(或芽期)追肥及结果期追肥,2.施肥

34、技术模式 采果前后秋施基肥要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 kg,并要与氮磷钾配合。化肥用量:基肥、花前追肥,长果期(果实膨大)追肥以长果期为主,各约1/3。对迟熟品种可加追1次适量钾肥或氮钾肥。花期既要防春梢突长,又要提高坐果率,因此要防止过量施氮并倡导喷施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生长激素。若施复混肥,每次株施12kg,其中基肥宜用通用型,花前宜用高氮磷型,长果期宜用通用型或氮钾型。此用量是对每亩40-60株种植密度而言,若密度高于或低于此值时,施肥量应相应减少或增加,思考题,1.什么是肥料、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哪些主要类型? 2.有机肥和化肥各有什么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有机肥和化肥为什么要配合施用? 3.指出常见氮肥、磷肥、钾肥的种类、特点和对合理选用的要求。 4.什么是复混肥?按制造方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5.复混肥按养分配比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怎样帮助农民合理选用? 6.以复混肥为例,说明什么是商品肥的标识,怎样帮助农民买到合格的肥料产品,谢谢,王兴仁联系方式: Tel.: 01082050087 手机:13522115405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网站策划

一课资料网交流QQ群:678591818  网站客服QQ:2935355895 copyright@ 2020-2024 www.ek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4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