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 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思考题: 1、分析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体现和影响。 2、分析西欧各国经济滞胀较为严重的原因。 3、简述撒切尔主义的要点及其效果,4、简述里根经济学的要点及其效果。 5、法国社会党政府经济政策是什么? 6、分析7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7、日本采取哪些措施渡过危机? 分析日本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原因,参考书目: 撒切尔首相传 从好莱坞到白宫-美国新总统里根 戴高乐的工作和生活 玛格丽特撒切尔 里根和里根总统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张贤淳,一、70年代经济危机 (一)1973-1975年经济危机 1、起因: 资本主义世界经
2、济发展周期性规律。 二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各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国有化等方式,造成石油价格上涨,2、主要表现: 工业生产持续大幅度下降; 企业破产严重,股市行情下跌; 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记录; 许多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贸易状况恶化,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3、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较长,回升缓慢。 (2)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失灵。 (4)危机过后,主要国家经济“滞胀”。 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二)形形色色解救危机的对策 1、现代货币主义: 代表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核心思想:“货币最重要”。 主要观点:
3、 第一: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第二: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速的结果; 第三:主张自由效率,反对福利主义,2、供应学派 代表人物:费尔德斯坦、罗伯茨。 主要观点: 减税,大幅度降低税率; 取消国家干预; 控制货币增长,渐趋预算平衡; 削减社会福利,3、新凯恩斯主义: 4、新制度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 规律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 着重要作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 (一)西欧各国: 1、西欧各国七十年代经济“滞胀”尤为严重的原因 (1)国营成分比重大,生产效率低,亏损严重; (2)社会福利开支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西欧各国对石油等
4、能源的进口依赖大; (4)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对外贸易额下降,2、西欧滞胀严重的体现: (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低: 1973-1979,欧共体9国平均为2.5%;1979年至80年代中期为0.9%,比同期美、日本都低。 (2)通货膨胀率高: 1976-1982年间欧共体9国通货膨胀率平均为9.5%,而同期美、日本分别为7.8%和4.4%。 (3)失业率高: 1982年,西欧各国平均失业率比美的10.7%和日本的2.5%都高,3、各国恢复发展经济 英国: (1)七十年代前后英国的概况: 国际上: 大英帝国逐渐衰落并最终走向解体。 60年代以来英国处于孤立的地位,国内: 经济方面:1973.1
5、1英国首先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政治方面:6、70年代初,英两党交替执政,政局动荡。 民族关系方面:北爱尔兰问题依然存在,加剧了英政局的动荡,2)撒切尔夫人的改革(1979-1990) 第一,控制货币供应量-“核心”; 1983年3月,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两项措施: 一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从1980年的7-11%,降为1984年的4-8%。 二是把政府的公共开支在4年间降低4%,严格 控制财政赤字,第二,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企业长期国有化出现很多弊端: 一是依赖国家投资,养尊处优,失去进取精神; 二是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效率低,成本高; 三是
6、产品不适应市场; 四是“挤掉”了私人企业的资金,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 发行股票、合同承包、 公私联营、把企业卖给其经理及职工。 第三,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 第四、限制工会的权力,3)改革的成效: 8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情况好转。 具体体现: 经济增长速度上升:1986年,经济增长率为3%,比同期美、法、日、西德都快。 通货膨胀率下降:执政初为27%。1988年为4%, 财政方面:1987年财政开支由赤字转为盈余,4)改革带来的问题: 其一,紧缩政策造成严重的失业:1979-1986年失业人数增加200万,总计340万,占当时劳动力总数的13.9%。 其二,紧缩政策造成英国的工业基础萎缩:以至
7、1983年出现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英工业在世界市场竞争力下降,2、法国: (1)法国现状: 戴高乐时期(1958-1969) 蓬皮杜时期(1969-1974) 德斯坦时期(1974-1981) 密特朗时期(1981-1995,2)改革政策 内政: 第一、实行国有化,保证国家对金融市场 和战略物资控制。 第二、广辟财源、扩大再生产、增加就业 机会,缓和国内各种矛盾,第三,实行福利政策,最低工资提高10%,退体 金提高20%,家庭住房津贴提高25%。 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尤里卡”计划 -(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外交: 三层目标: 法德联盟; 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
8、邦; 以欧共体为核心的欧洲邦联,联邦德国: 德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 联邦德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情况在西欧国家中名列前茅; 产品价格有竞争力,交货也及时,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品和劳务主要供应国,意大利: -共产党、社会党、天主教民主党 改革: 政治上:1973年底,“历史性和解”,共产党向执政的天主教民主党提出“历史性和解”,双方联合执政,使意大利政局趋于稳定,经济上(新建国家控股公司) 继续调整国营工业,将部分股权私有化,扩大国有企业中的私人资本; 向较大的国家参与集团注入大量资本,使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部门,二)美国 1、尼克松时期(1969-1974)共和党 (1)尼克松简介:
9、 (2)执政时期的形势: 国内:越南战争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 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 第一次外贸逆差(1971年)。 国际: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苏联则全方位与美争夺世界霸权,3)采取措施: 政治:新联邦主义:税收分享,责任分担。 经济: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 部分冻结工资和物价以期节制通货膨胀。 外交:结束越南战争,缓和与中国的关系,4)水门事件和尼克松下台: 1972.6.17,争取尼克松连任委员会的5个人闯入设在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总部作案(安装窃听装置)时被捕,5人随身带有照像机和电子设备,民主党对此提
10、起诉讼,不久双牵连出所谓“磁带问题”,即总统在白宫办公厅安装窃听系统,致使高官与总统的对话都录在磁带上,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要求总统交出磁带,总统则以“行政特权”为借口拒绝,这就导致美国的宪法危机,尼克松被认为滥用了“行政职权”,破坏了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他将面临被弹劾和辞职两种选择,为避免因弹劾而彻底身败名裂,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2、里根时期(19801988年)共和党人 (1)里根简介: (2)复兴经济措施: 1981年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要内容: 三砍一稳(四大支柱): 大砍个人和企业税率(减税); 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减少政府开支
11、); 大砍政府下达的规章制度(减少规章约束); 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节制通货流量)。 -“里根经济学”或“里根革命,3)经济的复苏: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美国在1983年和84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3.5%和6.8%); 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失业率有所下降。 - 1983年经济回升,三)日本 1、国内经济状况 (1) 七十年代日本经济: 生产过剩,通货膨胀; 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 私人企业设备投资减少; 商品库存增加; 股票价格下跌; 企业倒闭,工人失业,2)复苏经济对策: A 增加财政开支,扩大公共投资; B 对垄断资本减税,以刺激扩大再生产; C 松动银根、降低利率; D 发行赤字
12、公债; E 制定、修订各种法律,为垄断资本寻找出路,3)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向节省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的部门发展; 二是提出“科技立国”发展战略; 三是贸易立国的思想,4)经济发展概况: 1988年: 1)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联邦德国、英、法总 和,超过苏联,仅次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大国;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3万美元,超过美; 3)黄金储备为421亿美元,仅次于联邦德国,居 世界第二; 4)外汇储备为834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5)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公司,日本为22家,美 国有5家,排名首位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市 场价值为2956亿美元,排名第二的美国国际 商用机器公司的市场价值仅为
13、674.7美元,2、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首先:在日美关系中,日本要求增强自主性,谋 求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其次,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日本为承担更多的 防卫责任,逐步有限度的加强防卫力量,再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90的海湾危机期 间,提出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企图 向海湾派遣自卫队; 最后,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争取成 为联合国第六个常任理事国,3、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2)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 积累的政策,4)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改造,重视和推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知识的改造; (5)确立“贸易立国”思想,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