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课件..ppt

上传人:惹人阿 文档编号:4355826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谈中国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谈中国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谈中国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谈中国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中国诗,钱钟书,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如果说这首诗从某一个角度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中国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形象 凝练 结构跳跃 画面美,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

2、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写作背景,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的(原稿是英文,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的演讲)。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

3、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也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基础积累,字音 精髓 一蹴而至 数见不鲜 轻鸢 颦蹙 撩人 叫嚣 词语 纯粹 鞠躬尽瘁 荟萃 憔悴 猝然 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方法点拨:如何把握文中的关键词? 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需要找出相应段落的中心句。记叙文要注意情感脉络句,这类句子贯穿全文且有独特意味,是作者情感产生的缘由

4、和过程,把它们连缀起来就是文章的脉络;还要注意画龙点睛句,即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它们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说明文要注意段首有起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的句子和文中起标志性作用的语句,过渡句也是不可忽略的。议论文要关注论点句,这类句子一般是一个判断句,观点鲜明,独立性和概括性很强,可能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也可能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分析句,即论据之后的,“分析”语句,应将它与论据后面的“叙述”语句区分,因为这可作为分层的依据;此外还有过渡句和过渡段。 寻找中心句要进行语言分析,要将中心句和支撑句区别开来。支撑句是对中心句的描述、解释、说明、阐发、论证,在概括内容要点时要排除。 寻找中心句还要将观点与材料以

5、及对材料的具体分析区别开来。,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述中国诗的? 比较文学 面对一群虽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定兴趣但毕竟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外国人,如果直接大谈特谈中国诗的各种特点,显然会使人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因此钱钟书先生说他论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的,只有把中国诗和外国诗作比较才能对中国诗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快速浏览课文第28自然段,抓关键句,筛选出和西方诗歌相比,中国诗所具有的特点。 (1)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自然段) (2)中国诗讲求篇幅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第三自然段)

6、 (3)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自然段) (4)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第六自然段),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 不可缺少,它是在作总结,得出文章的结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中国诗里只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同学们从比较文学的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诗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作业,一、再读课文,深入体

7、会钱钟书先生的语言艺术。 二、找出文章中精彩的比喻句,并作初步体会。 三、仔细阅读围城前两章。,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

8、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鞋子”是喻体,本体是“诗体”;“脚”是喻体,本体是“诗心”。这个比喻句说明诗体和诗心的关系:诗体是诗心的产(脚形成鞋子),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鞋子形成了脚)。中国诗押韵的禁律严格,因而篇幅短小,故说诗体好在鞋子。,这句话对应了“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怀孕的静默的形象别人看得见,如同说出来的话。腹中

9、的胎儿别人看不见,却由怀孕的形象暗示出来,如同不说出来的话、说不出来的话。而诗人真正要表现得恰恰是不说出来的话,也就是诗的价值所在,是说出来的话“比不上”的。,从“北京狗”和”西洋狗”生出别具特点的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用狗作比,巧妙诙谐的讽刺了中国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用语幽默。,中国诗里有“西洋诗”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诗”的成分。各国的诗有相通之处,因此,读外国诗可以从中发现本国诗所有的东西。这就好比是“他乡遇故知”。说明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的特点。,我打江南走过 那

10、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郑愁予,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你凄婉地又重进我的纱窗, 还想寻些坠鬟的珠屑 啊,你又失望地咽泪去他方。 你依依地又来到我边低泣; 啼着那颓唐哀怨之音; 然后,懒懒地,到梦水间消歇。,闻曼陀铃 戴望舒,从水上飘起的,春夜的曼陀铃, 你咽怨的亡魂,孤寂又缠绵, 你在哭你的旧时情? 你徘徊到我的窗前, 寻不到昔日的芬芳, 你惆怅

11、地哭泣到花间。,我的情人的消息泰戈尔,我的情人的消息 在春花中传布。 它把旧曲带到我的心上。 我的心忽然披上 翼望的绿叶。 我的情人没有来, 但是她的摩抚在我的发上, 她的声音在四月的低唱中从芬芳的田野上传来。 她的凝望是在天空中, 但是她的眼睛在哪里? 她的亲吻是在空气里, 但是她的嘴唇又是在哪里?,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羡xin妒嫉j恨 会kui稽精髓 B颦蹙c内疚ji 皮夹ji辩别C无垠yn熬o菜瞭lio望园满 D桃核hi侈sh谈尽jn快睿智,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居高临远数见不鲜能言善变 B 聊以慰藉斩钉截铁回长荡气 C 卧薪尝胆必恭必敬凌

12、风出尘 D 惊天动地义愤填膺拨木转石,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接到报警后,公安干警迅速,只用了25分钟就抓住了罪犯。 要把那些党纪国法,敢干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 高校校办产业要发展,应解决以下问题:不断从社会上营养,才能发展。 A反应违犯汲取B. 反映违反汲取 C反映违反吸取D反应违反吸取,A,4李文与王新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谈话经常引用诗文。下列他们语言运用得体、恰当的一项是(),A校足球队近期比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王新出任足球队长,李文对王新说:“你可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啊!” B王新在老家度完暑假后去见李

13、文,李文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当李文问起王新在老家的学习环境时,王新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寒假的一天,两人一起外出赏雪。面对漫天飞舞的雪花,王新感慨地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A,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B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D,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阅读围城全文,品味语言,重点赏析其中高妙的比喻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机械

一课资料网交流QQ群:678591818  侵权投诉客服QQ:2935355895 copyright@ 2020-2024 www.ek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4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