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本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说明:“工商业的管理”为课外阅读内容,【内容标准】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整理,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 汉,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2、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思考: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阅读与思考,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结构,1含义: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_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1)经济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 (2)政治目的: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维护_稳定,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商业,政治,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推行的一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思想。,主干知识整理,一、重农抑商,一、重农抑商,3、表现,1.)西汉初年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3、2.)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1)经济原因:,商业比农业获取更大利益,(2)客观原因:,商人侵夺农民财产土地,3.)西汉至唐实行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制度,主干知识整理,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5)、历代王朝:严格管理,征收重税,4影响:,1“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主张重农抑商倡导以法治国 力求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 A B C 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则“公法立”,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如果人民“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
4、惹很多是非,故正确。 答案:A,(2011福建文综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答案:D,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二(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
5、,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 (2)依据材料二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开展了长达28年的海上朝贡贸易,清朝广州十三行,是唯一被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6、,一、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海禁”政策,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特别提醒: 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略有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而是要求对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的“贡赐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关于原因,人民版教材未作说明,而人教版则说得比较全面: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
7、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二、“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二、明清“海禁”政策原因 (1)明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根本上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落后性决定的。,三、“海禁”政策实施的表现,明初的“海禁”: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寸板
8、不许下海”。永乐(明成祖年号)二年(1404年),禁民下海。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顺治年间的“海禁令”和“迁海令”:1656年6月, 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 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 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 “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如明隆庆年间和清雍正时期),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清统治者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如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
9、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最终在乾隆时期(1757年)形成了“一口(广州)通商”的局面。,2.清顺治颁布海禁令、迁海令,四、短暂官方性质对外开放,1.明太祖朱元璋宣布通番禁令,1.雍正:解除外国商人到福建进行贸易禁令,允许 浙江进行海外贸易,2.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广东海关贸易,三、明清“海禁”政策表现,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
10、元鹿洲初集,材料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 影响:导致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妨碍海外市场拓展;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君主专制的乾隆皇帝,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中国的田园纺织,英国的机器工厂,皇帝的“梦想”,英国的“炮舰政策”,范进中举后神经错乱,探索宇宙奥秘的牛顿,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_的
11、世界。,近代化,积极:,消极:,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注意: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一轮P108)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的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3)“海禁”政策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措施,而闭关锁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3(2011广州测试)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
12、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解析: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海洋”和“陆地”,是“开放”和“保守”的代名词,再联系题干中的时间“18世纪中后期”,可知是指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_的发展。 2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_关系。 3表现 (1)明代 地区和行业: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 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_市场,(2)清代 规模: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行业:除纺织业外,_、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制瓷业,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13、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4影响:新的_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5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始终停留在萌芽阶段)。 6缓慢原因 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_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生产关系,闭关锁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有何特点? 精讲: (1)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 (2)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从程度看,
14、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思维拓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具体原因: 市场因素: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狭窄;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海禁政策的施行导致了国际市场的缺失。 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土地剥削的稳定性和暴利性引导了商人投资方向的转移,即由扩大再生产向买房置地的转移。 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民的流动。 政策因素:对内重农抑商、海禁,对外闭关锁国,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需因素的欠缺。,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 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
15、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重农抑商;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自给自足;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思维拓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具体原因: (2)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政权对新生产力的压抑)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封建经济结构难于分解),缺市场、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政策、
16、缺交流。,例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 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 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产品质低价高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 A.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可从资金、劳动力、科技、市场、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表述不准确,手工业产品质低价高无依据。 答案 B,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古代形成的一家一户男耕女
17、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个超稳定的经济结构。造成超稳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经济如冻土层,资本主义萌芽要冲破它非常艰难。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极力维护自然经济,因为它们要按户收税,户口不能不控制。反过来,对于破坏自然经济的工商业,则极力抑制,重农抑商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传统国策,这就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政治和经济是联结在一起的。A项讲社会的经济基础,B项讲经济政策,C项讲关卡制度,D项讲总的封建制度。B、C都可以说是D的一部分,此题的立意和选项的设计不合理。,思维拓展: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评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兴事物,代表了中国进步的总趋势 受到封建制度的
18、严重束缚,发展缓慢 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且微弱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011曲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 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 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产品质低价高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 B. C. D.,“海禁”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可从资金、劳动力、科技、市场、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 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表述不准确,手工业产品质低价高无依据。,答案:B,3以下
19、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 解析:机户出资经营,机工出力并计工受值的生产形式属于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4(2011汕头期中)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是指重农抑商
20、政策,对出海者的处罚反映了“海禁”政策。 答案:B,5(2011聊城模拟)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 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现象 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A B C D,答案:B,课堂小结: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一
21、、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推行的一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2)目的: 经济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政治目的:保障国家安全(保证兵源),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维护政治稳定,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的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
22、3)“海禁”政策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措施,而闭关锁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
23、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越洋抢滩、海外殖民,中国,西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封建制度顶峰,农耕经济繁荣,闭关锁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思想文化,鄙薄科技, 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思想解放,一、自我测评(教材P26)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案: (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
24、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26) 谈谈上述法令对中国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 答案: 积极作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赋税收入。 消极作用: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一方面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如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另一方面,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中西国力兴衰易位,中国开始落后
25、于西方。,4.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而古代中国对人口流动都有严格限制。秦代规定:“什伍皆有长”,“使民无得擅迁”,实行“连坐”。明代法律规定:离乡百里,必须持“路引”,即离乡的证明。 思考: (1)材料中户籍改革对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2)古代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哪一经济政策的体现?,答案: (1)推动了商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重农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