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知识框架,二、对应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考情分析】一、选择题部分1.2007.山东25:意识的作用(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2008.山东22:发挥主观能动性3.2009山东22:自然界的客观性4.
2、2010山东24:意识的本质;物质与运动5.2011山东25:规律;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二、主观题部分1.2009山东28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2.2012.山东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基础知识梳理】 1.物质的含义是什么?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一样吗?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3.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4.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内容是什么?5.为什么说人的思维具有物质性?6.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
3、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实在也是客观存在。,【原理升华】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
4、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题。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 基本路线 森林 思想观念 江河 辩证唯物主义A. B.C. D.,D,A,3、(2011江苏单科)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
5、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 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者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从哲学上看,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D,C,考点二、物质和运动,【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运动?2、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是什么?有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
6、物质会导致什么错误?3、有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4、总结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5、运动有什么特点?,区别:含义不同联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易混点】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1、(08上海)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
7、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B,A,考点三、运动和静止,【基础知识梳理】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指的是什么?2、静止有什么特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什么?4、什么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举例说明。,(1
8、)区别:含义不同 特点不同(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处于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的事物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事物又处于绝对运动中,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芝诺认为“飞矢不动”。(4)课本32页欧布里德犯了什么错误?(5)如何认识惠施和僧肇的话?,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
9、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惠施只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僧肇只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1、(2011江苏单科)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2、(2012高考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10、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A,B,1、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2、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们所认识3、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4、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5、只有承认相对静止和暂时的平衡才能区别事物,复习检测,【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规律?2、规律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4、为什么说规律是普遍的?5、规律的客
11、观性和普遍性给我们什么启示?6、规律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对规律无能为力?,考点四、运动是有规律的,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注意3: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而是稳定的联系注意4: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判断正误】1、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无条件的、万古不变的2、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消灭的3、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4、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5、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
12、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2008重庆)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C,【基础知识梳理1、意识的起源】1、如何理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3、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什么?4、如何理解意识人类社会的产物?,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点一、意识的本质,结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基础知识梳理2、意识的生理基础】1、意识产
13、生的物质器官是什么?2、如何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通过人脑通过什么实现的?,【基础知识护理3、意识的内容和本质】1、如何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是否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或者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等,即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4)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14、,但形式是主观的,即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判断: 1、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2、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3、 纵有健康的人脑,脱离客观世界也是不能产生意识的。 4、李洪志的“法轮大法”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抽象理论是人脑思维的产物,【原理归纳】,一、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三、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物质,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
15、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011全国新课标)医学临床实践证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形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 2、(2011全国)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
16、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 B C D ,D,B,【阅读教材40-41页,完成下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考点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查方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考点三、意识的作用,【基础知识梳理】1.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3.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5.人能够
17、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判断正误】1、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原理升华】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而且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1、(2011山东文综)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
18、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 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 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D,C,3、(2010江苏卷)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
19、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D,6、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A,5、(2010福建文综)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懈努力,逐渐
20、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A 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B 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 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D 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C,(12山东卷)31.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拓展延伸】全面理解“规律” 固有的而非强加的; 本质的而非现象的; 必然的而非偶然的; 稳定的而非多变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往低处流,【总结】我们可以认识/遵循/尊重/把握/利用规律; 不可以改造/创造/改变/破坏/消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