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你来我往 文档编号:5436142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美丽富饶的乡村景观,乡村和城市,洈水大道,美丽如画的家乡大岩咀集镇,美丽如画家乡夜景松滋,高楼林立的沿海城市,美丽如画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别,城 市,乡 村,房屋建筑特点,道路修筑特点,从事的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程度,医院、商店、学校的多少,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分布密集,简易、经济的平房,分布稀疏,宽阔、平坦、密集,崎岖、稀疏,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农 业,大,小,多,少,城市问题,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工厂多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噪音大严重影响人们生活,乡村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活垃圾严重污染环境,活 动,1:仔

2、细观察右图,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2: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下面A、B、C三幅图所在,的聚落,那个分布在亚洲?(提示:亚洲乡村人口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村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A,B,C,C,B,A,亚洲,非洲,欧洲,不同地方村落景观,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林、鱼、矿产),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

3、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西亚的村庄,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在炎热的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透过墙体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风沙。,活 动,分析下面几幅图中所示民居

4、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终年严寒,炎热多雨,干旱少雨,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上许多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们留下许多遗憾。例如,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渐消失;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因此,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

5、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一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威利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多棕色屋顶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有西双版纳的独特风采。,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市的?,北京四合院,北极地区因纽特冰屋,竹楼,土家竹楼,民居一,特色窑洞,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种类:,影响:,古代城堡、庙宇和

6、纪念性建筑,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保护:,控制?减轻?。,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水城,世界文化遗产巴特农神庙,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应该加以保护的北京四合院,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经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国务院最近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

7、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 (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

8、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14.天坛(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文化遗产)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我国39处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2

9、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26.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登封,2010.8.1) 【自然遗产】(7处) 1.九寨沟(四川,1992.12) 2.黄龙(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贵州)、武隆(重庆),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

10、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文化景观】(2处) 1.庐山(江西,1996.12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1.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 ( )A.少数 B.大多数 C.约有一半左右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题) ( )A.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B.地形平坦 C.自然资源丰富 D.水源充足3.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C.荒原地区 D.冰原地区4.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

11、 B.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C.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5.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6.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 )A.山谷里和河流两岸 B.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C.十分炎热的森林里 D.交通闭塞的地方,课堂练习:,B,D,D,A,ABCD,C,7.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

12、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8.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9.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C,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说明文书

一课资料网交流QQ群:678591818  侵权投诉客服QQ:2935355895 copyright@ 2020-2024 www.ek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4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