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课件.ppt

上传人:你来我往 文档编号:5459342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黄鹤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黄鹤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黄鹤楼-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黄鹤楼-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崔颢,黄 鹤 楼,板桥镇三中 刘德超,崔颢(?七五四),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背景简介,中国三大名楼,黄鹤楼 崔颢 李白

2、都曾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著称。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以王勃的滕王阁序著称,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闻天下。,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著名。,黄 鹤 楼 崔颢,写作背景:,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写景:,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抒情:,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日暮而

3、生思乡之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你会吗?,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首诗。2.勾画重点词。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解】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昔人已乘黄鹤去,

4、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 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问3: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昔人已乘黄

5、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诗人在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没有苛求对仗工整,但读起来,显得自然流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句,以深寓了岁月不再返,古人不

6、可见之遗憾。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诗人笔下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颈联两句对仗精美工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 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乡愁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官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诗作以一“愁”

7、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后两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对传说的缅怀而回到了现实,写景而寄情。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晴川:晴朗的江面。萋萋:茂盛的模样。在一片暮色苍茫、浩渺烟波之间,竟弄不清自己的家乡在哪个方向,只见奔流不息长江东去。看着长江弥漫的烟波,想着自己有家难归,怎能不为之愁绪满怀。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归宿的向往。,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

8、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

9、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

10、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黄鹤楼(高华空阔,潇洒清丽) 崔颢首联“已乘”“空余”,“昔人”“此地”,两相映衬,发出感慨颔联“一去不复返”岁月不再返,古人不可见之憾颈联 对仗

11、精美工稳 提开境地尾联 烘托出思乡之情,以“愁”收篇、点题。,借景抒情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小结,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

12、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主 旨,【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诗词中的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13、律第一。,诗词中的黄鹤楼,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诗词中的黄鹤楼,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

14、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就是一首写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

15、(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诗词中的黄鹤楼,“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而今铁骑满郊 ,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

16、骑黄鹤。”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登楼抒怀,抚剑请缨,抗击强盗,重整山河,壮怀激烈。,诗词中的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春,风云紧急,中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毛泽东亲临此地,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写下此诗。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扑岸的局面,他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恢宏的气度,纵览时局,预见革命高潮的必将重新来临。,诗词中的黄鹤楼,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

17、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黄鹤楼的历史沿革,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课堂练习,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3 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课堂练习,黄鹤楼图片欣赏,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黄鹤楼图片欣赏,黄鹤楼图片欣赏,黄鹤楼图片欣赏,黄鹤楼图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产品手册

一课资料网交流QQ群:678591818  侵权投诉客服QQ:2935355895 copyright@ 2020-2024 www.ek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4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