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OLOGO宏观经济政策之 日本经济 小组成员:小组成员:yyyy一、日本经济背景及现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 目录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直以其经济发展的“奇迹”令世人瞩目。然而,从1991年开始,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1999年夏天,日本爆发了IT革命,出口产生了20%-30%的急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经济出现了近2%的增长。但是好景不长,2001年日本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冲击,使稍有缓和迹象的经济又一步步滑向衰退,陷入了负增长的“沼泽”之中。第一次冲击是,2001年初,美国以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股市暴跌,使以IT为标志的美国新
2、经济泡沫破裂,从而导致众多向美国高科技企业产品出口的日本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第二次冲击是,美国“9.11事件”使日本股市暴跌,出现了自1953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日本经济下滑成为难以阻挡之势;第三次冲击是,日本陆续发现疯牛病蔓延,使日本国产牛肉消费量剧减,相关产业受到沉重的打击。一、日本经济背景及现状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多个层面,“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下村恭民,2002)。但是,由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现象。由此出发,我们将主要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
3、上展开来讲。PSPS:中国加入WTO之后,也面临着与当年日本十分相似的国际、国内背景。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中曾根主义中曾根主义”日本的日本的1985年年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年份日本贸易盈余的积累日本贸易盈余的积累 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 美国的美国的“滞胀滞胀”与与“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美国的财政赤字和高利率美国的财政赤字和高利率 美元持续升值与巨额贸易赤字美元持续升值与巨额贸易赤字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泡沫经济的形成 (一)“广场协议”从1985年2月起,美元开始走低,日元等非美元货币开始升值。1985年9月,应詹姆斯贝克的邀请,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
4、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下调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greement)。“广场协议”强调美元的有秩序下调,日元的有秩序升值。(二)“日元升值萧条”与“平成景气”1986年,日本出现了因日元升值引发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日元升值使出口下降并拖累了经济增长。当时日本的外贸出口增速由1985年的2.4%下降到1986年的-4.8%,实际经济增长率从1985年的4.1%下降至1986年的3.1%。但是,由于日本经济正处在上升期,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乐观。同时,日元升值也发挥
5、了降低消费品价格、增加居民实际收入的作用,使民间消费支出明显上升,并带动了投资增加,从而拉动了国内总需求的快速扩张。并且,日元升值后,日本政府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开始了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伺“内需主导型”的转变。1986年底,日本经济恢复增长。1987年,日本经济再次出现快速增长,截至1991年10月,日本经济出现了51个月持续增长的局面,史称“平成景气”。(三)日本银行五次降息 1986年1月-1987年2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息,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是泡沫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198
6、6(198619871987年年)时间时间原贴现率原贴现率下调后贴现率下调后贴现率19861986年年1 1月月5 54.54.519861986年年3 3月月4.54.54 419861986年年4 4月月4 43.53.519861986年年1010月月3.53.53 319871987年年2 2月月3 32.52.5 其中降息的原因:在国内方面,主要是日本银行判断失误所致。在国外方面,主要是日本过分迁就了美国的压力。(四)“前川报告”为了缓和对美贸易关系,减少日美贸易摩擦,中曾根首相于1985年设立了“以实现国际协调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其提供的报告被称为“前川报告”。“前川报告
7、”于1986年和1987年相继公开发表。日本政府接受了“前川报告”中关于通过扩大内需,实现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改善国际经贸关系。很明显,扩大内需战略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五)“黑色星期一”日本银行准备于1987年年底以前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美国爆发了“纽约股灾”,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也随之纷纷下跌.西方七国进行了紧急联合干预,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展。这就是“黑色星期一”。但是,日本的真正灾难却由此开始了。因为在“黑色星期一”之后,世界各主要
8、国家纷纷寻找机会,提高利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日本银行决定放弃紧缩银根计划,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是造成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因为长期实行超低利率政策,造成货币供给量快速上升,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急剧膨胀,泡沫经济形成。(六)疯狂的股市 日本的资产泡沫是从股票市场开始的。1983年,日经股价指数年平均为8800日元,1986年升至16400日元,升幅近1倍。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疯狂状态。1987年1月份,日经股价指数突破20000亿日元。1987
9、年3月,日本股票市场的市价总额已经达到2688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36%,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之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纷纷提高利率进行应对。日本却在国内资金极为富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水平,使其股票价格总额在2个月后达到全世界股票时价总额的42%。(七)物价迷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日本银行长期实行超低利率政策,造成了货币供应量持续大幅增长。但是,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却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无论是批发物价指数还是消费物价指数,都呈现出非常稳定的状态。(货币供应量的大幅上涨未能推动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过剩资金
10、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现实使日本银行相信日本经济正处在良好的运行之中,忽视了资产价格的快速膨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契机是1989年5月。日本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使日本政府逐渐感受到了压力。1989年5月,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从1989年5月-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使之达到6%(见表)。时间时间原贴现率原贴现率上调后贴现率上调后贴现率19891989年年5 5月月2.52.53.253.2519891989年年1212月月3.253.254.254.2519891989年年1010月月4.2
11、54.255 519901990年年3 3月月5 55.255.2519901990年年8 8月月5.255.256 6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留给我们的思考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留给我们的思考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是复杂的。就本文对其形成和破灭过程的分析来看,至少有以下方面的教训: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带来的:教训一:货币政策应该是圆润的、稳健的,过度扩张与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教训二:货币政策决策应是科学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把经济推入绝境。同时,货币政策应是灵活的,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日本银行能在1987年或1988年就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的话,日本的泡沫经济问题或许可以避免”。LOGO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