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

上传人:177277 文档编号:942562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13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1313章章 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通本章主要阐述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判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判别与治理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别与治理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1 13.1 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 1 13.2 3.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1 13.4 3.4 通货膨胀的识别与治理通货膨胀的识别与治理 1 13.3 3.3 通货膨胀效应分析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 13.1

2、1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 13.1.1 13.1.1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发生了膨胀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发生了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大体上物价持续上涨。大体上有以下有以下4 4种观点:种观点:(1)(1)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说。认为在货币和物价的传递机制中认为在货币和物价的传递机制中,货币货币M M是原因是原因,物价物价P P是结果是结果,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增加过多,会引起价格上涨。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会引起价格上涨。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是货币

3、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当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时,就可判断存等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当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时,就可判断存在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2 2)货币供求失衡说。)货币供求失衡说。认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求不均衡相联系的。通货膨胀就是实认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求不均衡相联系的。通货膨胀就是实际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一种表现,亦即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大大超际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一种表现,亦即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大大超过了必要的或正常的货币需要量就是通货膨胀。过了必要的或正常的货币需要量就是通货膨胀。(3 3)商品供求失衡说。)商品供求失衡说。认为商

4、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构严重失衡是引发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价格上认为商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构严重失衡是引发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价格上涨要求增加相应的货币供应来支撑,如果货币供应不增加,人们就会减少存款,增涨要求增加相应的货币供应来支撑,如果货币供应不增加,人们就会减少存款,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以应对因价格上涨对货币流通或交易的需要。因此,价格持续上加流通中的货币,以应对因价格上涨对货币流通或交易的需要。因此,价格持续上涨会引发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从而发生通货膨胀。涨会引发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从而发生通货膨胀。(4)(4)综合供求失衡说。综合供求失衡说。认为通货膨胀是商品供求失衡与货币供求失衡综合作用的结果

5、。商品供求总认为通货膨胀是商品供求失衡与货币供求失衡综合作用的结果。商品供求总量或结构失衡引发的价格持续上涨是显性通货膨胀,货币供求失衡引发的货币供应量或结构失衡引发的价格持续上涨是显性通货膨胀,货币供求失衡引发的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是隐性通货膨胀,它对显性通货膨胀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量大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是隐性通货膨胀,它对显性通货膨胀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货膨胀往往是显性与隐性通货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货膨胀往往是显性与隐性通货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13.1.2 13.1.2 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一定时期的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采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通货膨胀率可分一

6、定时期的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采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通货膨胀率可分为显性通货膨胀率、隐性通货膨胀率和综合通货膨胀率三种,根据剑桥货币方程为显性通货膨胀率、隐性通货膨胀率和综合通货膨胀率三种,根据剑桥货币方程式式M MKQPKQP作动态化处理,可推出货币供应量形成的指数体系为作动态化处理,可推出货币供应量形成的指数体系为 货币供应量指数货币供应量指数=交易总量指数交易总量指数价格总指数价格总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 =交易总量指数交易总量指数综合通货膨胀指数综合通货膨胀指数 =交易总额指数交易总额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 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保持不变,则货币供应量与交易总量是完

7、全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保持不变,则货币供应量与交易总量是完全匹配的,不存在通货膨胀;匹配的,不存在通货膨胀;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发生变动,则货币供应量应与交易总量、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发生变动,则货币供应量应与交易总量、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三者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三者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指数)减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指数)减1 1为显性通货膨胀率,货币占有率指数减为显性通货膨胀率,货币占有率指数减1 1为为隐性通货膨胀率,价格总指数与货币占有率指数的乘积再减隐性通货膨胀率,价格总指数与

8、货币占有率指数的乘积再减1 1为综合通货膨胀率。为综合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应量指数体系可推出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为:由货币供应量指数体系可推出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为:综合通货膨胀指数综合通货膨胀指数=价格总指数价格总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货币占有率指数 =(1+1+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率)(1+1+隐性通货膨胀率)隐性通货膨胀率)=1+=1+综合通货膨胀率综合通货膨胀率 1 1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率则是反映价格上涨程度的相对指标。常用价格上涨率(即显性通货膨胀率则是反映价格上涨程度的相对指标。常用价格上涨率(即价格总指数价格总指数P-1P-1)作为显性通货膨胀率

9、。价格上涨率为)作为显性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为0 0,则价格总水平处于均衡,则价格总水平处于均衡状态;价格上涨率状态;价格上涨率0 0,则存在显性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率,则存在显性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率0 0,则存在显性通货,则存在显性通货紧缩。显性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紧缩。显性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率=价格总指数(价格总指数(P P)-1-1 2 2隐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 隐性通货膨胀是指居民的货币工资或名义收入没有下降、但因货币供求隐性通货膨胀是指居民的货币工资或名义收入没有下降、但因货币供求失衡而使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一种表现。货币供求失衡而引致的货币占

10、有率失衡而使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一种表现。货币供求失衡而引致的货币占有率的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就是隐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率则等于货币占的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就是隐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率则等于货币占有率(有率(K K)指数减)指数减1 1,亦等于货币流通速度(,亦等于货币流通速度(V V)指数的倒数减)指数的倒数减1 1。隐性通货膨胀率。隐性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3 3综合通货膨胀率综合通货膨胀率 综合通货膨胀率是反映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综合程度的通货膨胀综合通货膨胀率是反映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综合程度的通货膨胀率。其理论依据是,商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

11、构严重失衡会引发价格上涨,价格上率。其理论依据是,商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构严重失衡会引发价格上涨,价格上涨是显性通货膨胀;价格上涨要求增加相应的货币供应来应对交易的需要,但是,涨是显性通货膨胀;价格上涨要求增加相应的货币供应来应对交易的需要,但是,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出了交易总量(或经济总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二者的共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出了交易总量(或经济总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二者的共同要求时,货币供求就会失衡,货币供求失衡又会引起货币占有率提高(货币流同要求时,货币供求就会失衡,货币供求失衡又会引起货币占有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占有率的提高就是隐性通货膨胀。因此,反映价格上涨和货通速

12、度下降),货币占有率的提高就是隐性通货膨胀。因此,反映价格上涨和货币占有率(货币流通速度)同时变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就是综合性通币占有率(货币流通速度)同时变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就是综合性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为货膨胀率。计算公式为 13.1.3 13.1.3 测度通货膨胀应注意的问题测度通货膨胀应注意的问题1.1.应以显性通货膨胀率的测度为主。由于显性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明应以显性通货膨胀率的测度为主。由于显性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持续上涨,对社会经济生活危害最直接,因此,应重点测度显性通货显的直接的持续上涨,对社会经济生活危害最直接,因此,应重点测度显性通货膨胀

13、率。膨胀率。2.2.应选择合适的价格上涨率来反映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在西方的通货膨应选择合适的价格上涨率来反映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在西方的通货膨胀通分析中胀通分析中,常用消费价格上涨率、批发价格上涨率、零售价格上涨率、综合价常用消费价格上涨率、批发价格上涨率、零售价格上涨率、综合价格上涨率(格上涨率(GDPGDP冲减价格指数冲减价格指数-1-1)等作为通货膨胀率的分析指标。其中消费价格上)等作为通货膨胀率的分析指标。其中消费价格上涨率(涨率(CPICPI1 1)是最常用的考察指标。)是最常用的考察指标。3.3.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可结合起来考察。如果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

14、膨胀可结合起来考察。如果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则通货膨胀将是严重的,必须同时控制价格上涨和货币供性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则通货膨胀将是严重的,必须同时控制价格上涨和货币供应,才能降低综合性的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只存在显性通货膨胀,而不存在隐应,才能降低综合性的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只存在显性通货膨胀,而不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则只需要重点控制价格上涨;如果只存在隐性通货膨胀,而不存在性通货膨胀,则只需要重点控制价格上涨;如果只存在隐性通货膨胀,而不存在显性通货膨胀,则只需要重点控制货币供应。显性通货膨胀,则只需要重点控制货币供应。4.4.隐性通货膨胀的测度一般可采用货币供应量隐性通货膨胀的

15、测度一般可采用货币供应量M1M1或或M2M2进行测度,而货币占进行测度,而货币占有率(有率(K K)或货币流通速度()或货币流通速度(V V)的计算应视测度通货膨胀所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形)的计算应视测度通货膨胀所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形成的指数体系而定。成的指数体系而定。5.5.通货膨胀率不等于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率只是测度通货膨胀程度的通货膨胀率不等于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率只是测度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的类型怎样指标,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的类型怎样,则应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大则应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大小作出判断,判断的数量界限见通货膨胀分类中的说明。小作出判断,判断

16、的数量界限见通货膨胀分类中的说明。【例例13.113.1】表表13-113-1是我国是我国1979-20071979-2007年按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显性通货膨胀年按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其中显性通货膨胀率为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其中显性通货膨胀率为CPICPI上涨率,上涨率,M2M2的隐性通货膨胀率的隐性通货膨胀率K2IK2I是按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是按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13.1.4 13.1.4 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分类为了对通货膨胀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对通货膨胀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货膨胀可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通货膨胀可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 1按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

17、不同按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不同,可分为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可分为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是商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构严重失衡而会引发的价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是商品供求总量或供求结构严重失衡而会引发的价格的持续上涨,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是货币供求失衡而引致的货币占有格的持续上涨,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是货币供求失衡而引致的货币占有率的提高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率的提高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2 2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不同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不同,可分为爬行的、温和的、较严重的、严可分为爬行的、温和的、较严重的、严重的和恶性的等程度不同的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消费价

18、格年上涨重的和恶性的等程度不同的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消费价格年上涨率在率在1 13%3%以内,则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在以内,则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在3 36%6%以内,则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内,则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在在6 610%10%以内,则为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以内,则为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101030%30%以内,则为严重的通货膨以内,则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胀;在30%30%以上则为恶性的通货膨胀。以上则为恶性的通货膨胀。若依据综合价格上涨率(若依据综合价格上涨率(GDPGDP冲减价格指数冲减价格指数1 1)作为通货膨胀率的分)作为通货膨胀率的分析指标,其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划分的数量

19、界限可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再提析指标,其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划分的数量界限可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高2 24%4%左右。左右。3 3按通货膨胀率测度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通货膨胀率和定基通货按通货膨胀率测度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通货膨胀率和定基通货膨胀率。环比通货膨胀率计算的时距有年、季、月之分,为了对通货膨胀进膨胀率。环比通货膨胀率计算的时距有年、季、月之分,为了对通货膨胀进行动态监测,一般应按月计算年距环比通货膨胀率。定基通货膨胀率能够反行动态监测,一般应按月计算年距环比通货膨胀率。定基通货膨胀率能够反映较长时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但难以对通货膨胀进行直接的动态监测。映较长时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

20、,但难以对通货膨胀进行直接的动态监测。4 4按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按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供求综合推动型等类型的通货膨胀。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供求综合推动型等类型的通货膨胀。13.2 13.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通货膨胀成因分析13.2.1 13.2.1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主要是按解释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主要有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主要是按解释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主要有 需求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供求综合推动型等

21、通货膨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供求综合推动型等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胀成因的理论。1.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认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投资需求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将拉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将拉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2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成本认为成本(工资或劳动报酬、中间消耗工资或劳动报酬、中间消耗)增长过快时,增长过快时,必然会引起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从而拉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必然会引起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从而拉动价格总水

22、平的上涨。3.3.经济增长过快型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型通货膨胀.认为经济增长过快认为经济增长过快,会导致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会导致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货币需求的增大,从而拉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和货币需求的增大,从而拉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因为要支撑过快的经济增长率或因为要支撑过快的经济增长率或保持过大的经济规模保持过大的经济规模,必然要有更多的生产要素来支持,如果这些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必然要有更多的生产要素来支持,如果这些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必然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最终将导致消费价格的上必然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最终将导致消费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

23、膨胀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4.4.结构失衡性通货膨胀结构失衡性通货膨胀.认为在总供求基本均衡的前提下认为在总供求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如果一些关键产品如果一些关键产品的供求出现失衡的供求出现失衡,其价格的不断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生产经营成其价格的不断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增大、进而会引起产品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本增大、进而会引起产品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5 5供求综合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综合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认为,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

24、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既有商品供求方面的原因既有商品供求方面的原因,也有货币供求方面的原因也有货币供求方面的原因;需求需求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往往同时发生作用。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往往同时发生作用。13.2.2 13.2.2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通货膨胀成因分析1.1.显性通货膨胀成因分析显性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显性通货膨胀是外生的,是由社会供求关系变动引发的。在现实生活中,显性通货膨胀是外生的,是由社会供求关系变动引发的。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和供求综合推动型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过快推动型、结构失衡型和供求综合推动型等通货膨胀理论是从不

25、同的角度解释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通货膨胀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并且不同的时期显并且不同的时期显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例13.213.2】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我国1990-20071990-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货膨胀率)主要受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显性通货膨胀率)主要受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FPIFPI)和最终消费增长()和最终消费增长(FCEIFCEI)两个重要变量的影响。两个重要变量的影响。若以若以1993-2007199

26、3-2007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货膨胀率)为因变量,分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货膨胀率)为因变量,分别以别以t t、t-1t-1、t-2t-2、t-3t-3年的其它年的其它4 4类价格类价格(见教材见教材)的上涨率作为备选的自变量,采的上涨率作为备选的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可得到下列显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模型用逐步回归法可得到下列显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模型模型表明,在模型表明,在1990-20071990-2007年期间,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农产品生产价年期间,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格变动(FPIFPI)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F

27、APIFAPI)两个重要变量的影响。)两个重要变量的影响。2.2.隐性通货膨胀成因分析隐性通货膨胀成因分析从货币供应形成体系来看从货币供应形成体系来看,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出了交易总量(或经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出了交易总量(或经济总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二者的共同要求时,货币供求就会失衡,货币供求失济总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二者的共同要求时,货币供求就会失衡,货币供求失衡表现为货币占有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占有率的提高就是隐性衡表现为货币占有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占有率的提高就是隐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因此因此.隐性通货膨胀是内生的,是由货币供应形成体系内的因素决定隐性通货膨胀是

28、内生的,是由货币供应形成体系内的因素决定的,不同时期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同,的,不同时期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同,是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率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率变动的直接原因。【例例13.313.3】根据表根据表13-113-1的数据的数据,以以1990-20071990-2007年货币年货币M2M2的占有率的变动率的占有率的变动率(隐性通货膨胀率隐性通货膨胀率K2I)K2I)为因变量,分别以货币为因变量,分别以货币M2M2的增长率、最终消费物量增长的增长率、最终消费物量增长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为自变量,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

29、模型如下: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为自变量,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模型如下:模型表明模型表明,货币供应增长率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增函数货币供应增长率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增函数,最终消费最终消费物量增长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减函数物量增长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形成的减函数;如果货币供应增如果货币供应增长率超出了最终消费物量增长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的共同要求时长率超出了最终消费物量增长率和消费价格上涨率的共同要求时,就会引发隐性就会引发隐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过多货币供应过多),),反之反之,就会产生隐性通货紧缩就会产生隐性通货紧缩(货币供应偏紧货币供应偏紧)。3.3

30、.综合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综合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综合通货膨胀是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外生的原综合通货膨胀是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外生的原因,也有内生的原因,如果外生原因引发的显性通货膨胀与内生原因引发的隐性通货因,也有内生的原因,如果外生原因引发的显性通货膨胀与内生原因引发的隐性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就是综合性的通货膨胀。膨胀同时并存,就是综合性的通货膨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国内供求状态不同、货币政策的运用不同,会使综合通货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国内供求状态不同、货币政策的运用不同,会使综合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对综合通货膨胀作

31、用的主次膨胀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对综合通货膨胀作用的主次关系亦有所不同。因此,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率的测度应结合进行,以便能有关系亦有所不同。因此,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率的测度应结合进行,以便能有效地识别和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并效地识别和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并判别其主次关系,从而为通货膨胀的治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这种判断亦可分期采判别其主次关系,从而为通货膨胀的治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这种判断亦可分期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辅助性的分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辅助性的分析。【例例13.4

32、13.4】1997-20071997-2007年隐性通货膨胀率高于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年隐性通货膨胀率高于显性通货膨胀率,显性通货膨胀并不明显,但存在较为明显的隐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决定并不明显,但存在较为明显的隐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决定综合通货膨胀率的模型如下:综合通货膨胀率的模型如下:模型表明模型表明,在在1997-20071997-2007年期间,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综合通年期间,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货膨胀率的形成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更大其中隐性通货膨胀率

33、的影响更大(参数的参数的T T值最值最大大)。此期间综合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此期间综合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7.094%,7.094%,显性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显性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0.93%,0.93%,隐性隐性通货膨胀率平均值通货膨胀率平均值6.121%,6.121%,因此,此时期隐性通货膨胀是主要的。因此,此时期隐性通货膨胀是主要的。13.2.3 13.2.3 显性通胀与隐性通胀的相互关系显性通胀与隐性通胀的相互关系 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之间是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的关系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之间是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的关系,一般地说一般地说,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商品供求不均衡或供求结构

34、失衡的影响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商品供求不均衡或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隐性通货膨隐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货币供求失衡或结构失衡的影响。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胀的形成主要受货币供求失衡或结构失衡的影响。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虽然都具有各自的运行规律虽然都具有各自的运行规律,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隐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隐性通货膨胀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动态的推动作用,但显性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动态的推动作用,但显性通货膨胀对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并不明显。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并不明显。【例例13.513.5】

35、以以1990-20071990-2007年的显性通货膨胀率为因变量年的显性通货膨胀率为因变量,以以t,t-1,t-5t,t-1,t-5年年的隐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并引入的隐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并引入t-1t-1年的显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年的显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估计的隐性通货膨胀率推动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回归模型为法估计的隐性通货膨胀率推动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回归模型为 模型表明模型表明,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除了受自传导效应影响外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除了受自传导效应影响外,还受隐性通还受隐性通货膨胀率动态冲击的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率对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领先的货膨胀率动态冲

36、击的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率对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领先的动态的推动作用,这意味着货币供应的持续的过快的增长,有可能诱发显性通货动态的推动作用,这意味着货币供应的持续的过快的增长,有可能诱发显性通货膨胀,而货币供应持续的控制性的低速增长,可以降低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但膨胀,而货币供应持续的控制性的低速增长,可以降低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但显性通货膨胀的消除在根本上取决于商品供求的改善。显性通货膨胀的消除在根本上取决于商品供求的改善。13.3 13.3 通货膨胀效应分析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通货膨胀效应分析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居民储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收

37、入分配、居民储蓄、货币供给结构、消费结构、资产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货币供给结构、消费结构、资产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13.3.1 13.3.1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分析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性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性质到底怎样,可分为促进论、有害论和中性论三种观点。实际上,通货膨胀对经质到底怎样,可分为促进论、有害论和中性论三种观点。实际上,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程度和性质,也取决于通货膨胀作用的时效性。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程度和性质,也取决于通货膨胀作用

38、的时效性。【例例13.613.6】若以我国若以我国1991-20071991-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年的经济增长率GDPIGDPI为因变量,以消费价为因变量,以消费价格上涨率(格上涨率(CPICPI)和)和M2M2的隐性通货膨胀率(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的隐性通货膨胀率(最终消费口径计算的K2IK2I,下同),下同)作自变量(两个自变量都作作自变量(两个自变量都作t,t-1t-6t,t-1t-6年的滞后分布处理年的滞后分布处理),并引入,并引入t-1t-1年的经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自变量,根据表增长率为自变量,根据表13-113-1和和13-413-4的数据,采用向后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筛选和的数据,采

39、用向后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筛选和参数估计,可得到表参数估计,可得到表13-313-3的估计结果。的估计结果。估计结果表明,在估计结果表明,在1991-20071991-2007年期间,经济增长除了具有自传导效应之外,年期间,经济增长除了具有自传导效应之外,还受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动态推动的影响。还受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动态推动的影响。13.3.2 13.3.2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分析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是指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是指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因通货膨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因通货膨胀的调节作用而带来收入增加的好

40、处,另一部分人则因通货膨胀的调节作用而使收胀的调节作用而带来收入增加的好处,另一部分人则因通货膨胀的调节作用而使收入减少的损害。如果通货膨胀是全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同时上涨,入减少的损害。如果通货膨胀是全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同时上涨,那么这种均衡性的通货膨胀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也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害。但那么这种均衡性的通货膨胀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也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害。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均衡性的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往往都是非均衡性的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均衡性的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往往都是非均衡性的通货膨胀,因而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因而会产生通

41、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例例13.713.7】以我国以我国1991-20071991-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农民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因变量,以消费价格上涨率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因变量,以消费价格上涨率(CPICPI)和)和M2M2的隐性通货膨胀率(的隐性通货膨胀率(K2IK2I)作自变量(都作)作自变量(都作t,t-1t-6t,t-1t-6年的滞后年的滞后分布处理分布处理),采用向后回归或逐步回归得到的回归模型见教材,采用向后回归或逐步回归得到的回归模型见教材.模型表明模型表明,在我国在我

42、国1991-20071991-2007年期间年期间,显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具有显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调整效应具有以下特点。以下特点。(1)(1)消费价格上涨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具有动态的负影消费价格上涨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具有动态的负影响效应,这说明显性通货膨胀可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受到损害,但隐性通货膨响效应,这说明显性通货膨胀可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受到损害,但隐性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胀对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2)(2)消费价格上涨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率都具有动态的消费价格上涨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农民实

43、际收入增长率都具有动态的负影响效应负影响效应,这说明通货膨胀对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的损害是较大的。这说明通货膨胀对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的损害是较大的。(3 3)当年消费价格上涨率对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上年)当年消费价格上涨率对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上年消费价格上涨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财政收入增长率具有负影响效应。这说明当年消费价格上涨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财政收入增长率具有负影响效应。这说明当年显性通货膨胀可使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受益,但从长期来看,隐性通货膨胀对财政收显性通货膨胀可使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受益,但从长期来看,隐性通货膨胀对财政收入增长是害的。入增长是害的。13.3.

44、3 13.3.3 通货膨胀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 主要考察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主要考察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下,居民储蓄的变动取决于显性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隐性通货膨胀率居民储蓄的变动取决于显性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隐性通货膨胀率(货币占有率的增长率)和储蓄利息率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占有率的增长率)和储蓄利息率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有下列有下列3 3种情形。种情形。(1 1)如果只存在显性通货膨胀,不存在隐性通货膨胀,那么,在储蓄利息)如果只存在显性通货膨胀,不存在隐性通货膨胀,那么,在储

45、蓄利息率既定的条件下率既定的条件下,显性通货膨胀越严重显性通货膨胀越严重,居民的储蓄率居民的储蓄率(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就会降低就会降低,储储蓄总额的增长就会减慢甚至下降。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居民会把储蓄转化为实物,蓄总额的增长就会减慢甚至下降。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居民会把储蓄转化为实物,从而导致储蓄总额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储蓄总额会大幅度下降。(2 2)如果只存在隐性通货膨胀,不存在显性通货膨胀,那么,在储蓄利息)如果只存在隐性通货膨胀,不存在显性通货膨胀,那么,在储蓄利息率既定的条件下率既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增多(居民货币收入增加),居民的储蓄率由于货币供给增多(居民货币收入增加),居民的

46、储蓄率(储蓄储蓄倾向倾向)就会提高就会提高,储蓄总额就会保持增长的趋势。储蓄总额就会保持增长的趋势。(3 3)在储蓄利息率既定的条件下)在储蓄利息率既定的条件下,如果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同时如果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并且隐性通货膨胀率高于显性通货膨胀率时,储蓄也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并存,并且隐性通货膨胀率高于显性通货膨胀率时,储蓄也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反之,储蓄就会下降。长,反之,储蓄就会下降。【例例13.813.8】我国我国1991-20061991-2006年消费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货膨胀率)和年消费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货膨胀率)和M2M2的隐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决定城乡居民储

47、蓄增长率性通货膨胀率决定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率SDISDI的回归模型的回归模型:模型表明模型表明,储蓄存款利息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有正影响效应储蓄存款利息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有正影响效应,显性通货膨显性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有动态的负影响效应胀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有动态的负影响效应,隐性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隐性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增长具有正影响效应。有正影响效应。13.3.4 13.3.4 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结构调整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主要考察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结构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隐性通货膨胀和主要考察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结构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隐性通货膨胀和显性

48、通货膨胀发生时显性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货币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结构会发生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结构会发生变动动,其规律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和显性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其规律是隐性通货膨胀率和显性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会使会使M1/M2M1/M2的比率提高的比率提高,而准货币而准货币QM/M2QM/M2的比率降低;通货膨胀越严重,的比率降低;通货膨胀越严重,M1/M2M1/M2的比率提高的幅度就越大的比率提高的幅度就越大,QM/M2QM/M2的比率降低的幅度亦越大,这种变动规律是通货膨胀的内在表现。的比率降低的幅度亦越大,这种变动规律是通货膨胀的内在表现。【例例13.913.9】

49、若以我国若以我国1991-20061991-2006年年M1/M2M1/M2的比率和的比率和QM/M2QM/M2的比率分别为因变量,的比率分别为因变量,以显性通货膨胀率和以显性通货膨胀率和M2M2的隐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两个自变量都作的隐性通货膨胀率为自变量(两个自变量都作t,t-1t-6t,t-1t-6年年的滞后分布处理的滞后分布处理),),采用逐步回归法可得到下列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可得到下列回归模型。由此可见,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结构变动的作用机制具由此可见,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结构变动的作用机制具有同一性。即二者的提高都会使货币的流动性比率有同一性

50、。即二者的提高都会使货币的流动性比率(M1/M2)(M1/M2)提高,而准货币的比率提高,而准货币的比率(QM/M2)(QM/M2)则会降低;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如果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都居高不下则会降低;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如果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都居高不下,准货币(存款货币)则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不利局面,甚至会出现社会经济危机。准货币(存款货币)则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不利局面,甚至会出现社会经济危机。13.3.5 13.3.5 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分析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又称财富分配效主要是考察通货膨胀对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物业管理

一课资料网交流QQ群:678591818  网站客服QQ:2935355895 copyright@ 2020-2024 www.ek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4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