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课文知识点1.春 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 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
2、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
3、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其中,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给人们呈现一幅春
4、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1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1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的想象。1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
5、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动静结合,有动景,有静景。“静默”一词最妙,运用拟人修辞,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1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四、给加点的字注音1.窠巢(kcho)2.应和(h)3.稀疏(sh)4.蓑衣(su)
6、5.抚摸(f m)6.酝酿(ynning)7.撑着伞(chng sn)8.卖弄(nng)9.水涨(zhng) 10.嗡嗡(wng)11.软绵绵(min)12.黄晕(yn)13.落地(lu) 14.薄烟(bo) 15.赶趟儿(tng)16.烘托(hng)17.花枝招展(zho zhn) 18.繁花嫩叶(nn)五、根据拼音写汉字1.lng润(朗) 2.lio 亮(嘹) 3.g bo(胳膊)4.wn 转(宛)5.jng m(静默) 6.p su di l(披蓑戴笠) 7.呼朋yn伴(引)8.健zhung(壮) 9.精神du su(抖擞)10.hu咙(喉)六、词语积累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
7、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2.w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4.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幅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课文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他们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长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喜欢的理由:示例(1)春草图(草报春),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
8、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春草,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从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了春草的柔和可爱。示例(2):春花图(花争春),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这一段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运用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
9、。“不让”一语点出了春花争艳的特征。有了这个“不让”,“赶趟儿”才有了前提,而“赶趟儿”也进一步丰富了“不让”的内涵:春花竞放,百花争艳,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接下来写花的颜色,像火,像霞,像雪,正按照桃树、杏树、梨树的先后顺序来写,照应严密。以上都是实写,写花的甜味便由实而虚。春花固然是“实”,果实却是“虚”的,由“花”联想到“果”,也就很自然的由颜色写到味道了。这样由实而虚写来,读者对春花便产生了更深一层感情,春华秋实,这怒放的春花孕育着累累的果实。示例(3):春风图(风长春),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先从触觉
10、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是“吹面不寒”,即很温和,不似严冬的刺骨冷风,也不似酷夏的炙人热风;二是“杨柳风”,意思是吹拂柳枝的风,给人以柔和的感觉。再从嗅觉角度来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酝酿”一词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春天的阳光下,如同酿造美酒,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醇厚。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传送的各种声响。江南的春风原本是“轻悄悄的”,作者用鸟声的清脆婉转、笛声的嘹亮悦耳跟清风流水应和,让有声之物托出空灵春风的音乐美。示例(4):春雨图(雨润春),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近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写
11、春雨,先从正面写:“最寻常”“一下就是两三天”,写出春雨频繁。然后进一步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都是很纤细的,牛毛多而稠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正面描写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接下来作侧面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触发读者的想象:大自然在春雨中沐浴,一切景物是那么新、美、鲜、亮。写傍晚灯光“黄晕”,因为这是雨中所见的灯光,不写雨而让人体会到雨的细和密。先写春雨下的次数多、时间长,接着以“可别恼”三字为转折点,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又通过写树、草、人、村落,侧面烘托出春雨中安谧平和的景象。示例(5):迎春图(第
12、七段),春到人欢,和开头呼应,引用俗语给人启迪。这幅画的主体是“人”。天上风筝多了,也就是孩子多了。写风筝多了。不仅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孩子们出来活动了,还让我们想象到天空中风筝竞放的一派朝气勃勃、积极向上的景象。前面写春花“赶趟儿”,是写春花竞放争艳的景象;这里写老老少少“赶趟儿”,是写人们寄希望于春天,是在争春。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 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 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 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
13、来了,报告了春天的 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发挥想象,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作者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分别强调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示例:春天像美丽的新娘,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春天像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四、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
14、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 我们走来,精神抖擞,充满希望。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小草人格化,使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绿绿的”突出小草的颜 色和绿的程度。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像眼睛”“像星星”是双重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野花之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
15、爱之情。“眨呀眨的”写出 了野花的动态。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妙用比喻、 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小、密的特点。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rn)稀疏(sh)水涨船高(zhng)B.抖擞(su) 黄晕(yn) 捉迷藏(cng)C.应和(h) 蓑衣(su) 戴着笠(l)D.撑伞(zhng) 酝酿(ning) 欣欣然(x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3.指出下列
16、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深化了主旨。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
17、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批注: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批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
18、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批注:5.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你仿照第一段后的批注,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批注。6.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享受春雨厉彦林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
19、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
20、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瞥一眼外
21、面新奇的风景,又叽叽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春雨是会说会
22、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7.选文是以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8.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示例第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第段让我们感受到。第段让我们感受到。9.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10.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相比,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1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排
23、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夏雨”的感受。综合性学习12.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它给人带来欣喜,带来希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1)认识春天: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几个。(2)赞美春天:春天历来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请写出描写春天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体验中考13.(2016山东潍坊)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了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
24、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语脉贯通,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的句式一致。(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参考答案1.B解析 A项,“涨”读音应为“zhng”;C项,
25、“和”读音应为“h”;D项,“撑”读音应为“chng”。2.(1)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比喻事先考虑。(2)这里是“衬托”的意思。3.(1)拟人(2)比喻、排比(3)引用、比喻4.春盼春绘春颂(赞)春新美力5.示例批注:春花图,着力描绘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批注:春雨图,着力描绘春雨迷蒙的安静和平的景象。6.(1)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2)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春雨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7.“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8.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9.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
26、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它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10.示例 (1)我更喜欢选文中的句子,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轻、柔、细,还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2)我更喜欢春中的句子,因为它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11.示例 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12.示例 (1)三春、九春、芳春、阳春。(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13.(1)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