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水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姓名 蒋颜平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材料学 指导教师 王艺峰 20090501 武汉理上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以及石油资源的枯缺 水性涂料研究和开 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具有
热塑性聚氨酯改性Tag内容描述:
1、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水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姓名 蒋颜平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材料学 指导教师 王艺峰 20090501 武汉理上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以及石油资源的枯缺 水性涂料研究和开 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丙烯酸酯共聚物 P A 乳液和聚氨酯 P U 分散液都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水性。
2、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含氟有机硅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姓名 翁睿 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 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指导教师 张联盟 王重辉 20090401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环氧树脂是一种用量很大的通用型树脂 该类树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电绝缘性能和物理 机械性能 但其固化物脆性较大 冲击强度不高 耐老化 性能不好 阻尼性能不佳 含氟有机硅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 兼具有机硅。
3、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水性聚氨酯改性及其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 姓名 谢维斌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指导教师 陈国强 20040501 水性聚氮酯改性及其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 中文提要 水性聚氯酯改性及其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 中文提要 本文以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 D I 与聚醚醇 E 2 2 0 E 2 1 0 为原料 二羟甲基丙酸 D M P A 为亲水性单体合成预聚体。
4、分类号 U DC 中南大学 C E N T R A LS o U T HI J N l V E R S I T Y 密级 编号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聚氯酯改性竖氯挝脂的剑餐及烛直S 硒究 学科 专业 材料学 研究牛姓名 任冬燕 导师姓名及 专业技术职务 李芝华 量t 数援 中南火 学硕士学位 摘要 摘要 本研究以聚醚二元醇 P P O 甲苯二异氰酸酯 T D I 作为原料 在催化剂有机锡的作用。
5、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 北京华腾新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 123 号 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历史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历史 1971 年 美国的联碳 Union Carbide 首先研制出硅烷改性聚合物 并连续获得了多项专利 与 此同时 日本 Kaneka 公司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几年后 Kaneka 公司买断了 Union Carbide 的所 有专利 并在这些专。
6、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 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 丁 勇丁 勇 配套教材 配套教材 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丁勇 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丁勇 宁波大学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宁波大学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137210762 137210762 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 第第5章 塑性本构关系章 塑性本构关系 5 1 屈服条件的。
7、郑颖人院士学术报告会 2020年8月24日 2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 广义塑性力学 2020年8月24日 郑颖人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3 主要内容 概论应力 应变及其基本方程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塑性位势理论加载条件与硬化规律广义塑性力学中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广义塑性力学中的加卸载准则包含主应力轴旋转的广义塑性力学岩土弹塑性模型 4 第1章概论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岩土塑性力学与。
8、塑性力学03 第三章塑性本构关系 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引言 塑性变形规律的复杂性 到目前为止这个塑性本构关系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现在广义采用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 全量理论 又称为形变理论 它认为在塑性状态下仍有应力和应变全量之间的关系 有Hencky 亨奇 理论和Il yushin 伊柳辛 理论 2 增量理论 又称为流动理论 它认为在塑性状态下是塑性应变增量和应力及应力增量之间随关系 有Le。
9、1 2材料的塑性 蠕变性与超塑性 塑性形变 微观结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 在外力移去后形变不能恢复的现象 材料直到断裂所经受塑性形变的程度称为延展性 如果一种材料在断裂前不发生或只发生很小的塑性形变 那么这种材料是脆性的 1 2 1晶体的塑性形变 滑移 孪晶 1 晶格滑移 滑移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移滑动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 滑移系越多 塑性越好 但不是唯一因素 结构中最小结。
10、上节主要内容回顾 1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2 提高金属塑性的途径 碳含量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退火状态 碳钢的塑性随温度变化图 上节主要内容回顾 1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2 提高金属塑性的途径 包套镦粗 用摔子拔长 上节主要内容补充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方法 第二章金属塑性成型的物理基础 思考 1 超塑性变形的宏观特征 2 超塑性的力学特征和组织特征 3 应变敏感性指数 m 物理。
11、第十章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 土建学院石东艳 2 第十章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 梁的弹塑性弯曲塑性极限分析定理和方法梁的极限分析 3 10 1梁的弹塑性弯曲 一 基本假定平截面假设 在变形过程中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 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且与变形后梁的轴线垂直 纵向纤维互不挤压 不计挤压应力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小挠度假设 在梁达到塑性极限状态瞬间之前 挠度与横截面尺寸相比为一微小量 可用变形前梁的尺寸进。
12、7 3强化法则 1 强化定律的概念强化定律是确定硬 软化材料在给定应力增量下将引起多大的塑性应变的一条准则 也是从某一个屈服面如何进入后继屈服面的一条准则 单轴拉伸下的强化 随加载 屈服极限会不断提高 称为强化或硬化新的屈服极限 s new Max 后继屈服条件 也称加载条件 s new处于屈服状态 s new处于卸载状态 Max 随塑性变形历史单调增长 Max p 后继屈服条件即加载条件也可表示。
13、5 3 4增量理论 描述塑性变形规律的理论大致分两大类 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 增量理论建立了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及应力增量之间的关系 又称为流动理论 全量理论建立了应力全量和应变全量之间的关系 又称为形变理论 在塑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与加载路径有关 因此 一般情况下 必须考虑某时刻的应变增量 再用积分或求和的办法求出整个加载历史的总应变 即塑性本构关系本质上只能采用增量的形式 这是与弹性本构关系的明显。
14、第四章塑性本构关系 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塑性模型三要素 屈服条件 流动法则 硬化规律 判断何时达到屈服 屈服后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 也即各分量的比值 决定给定的应力增量引起的塑性应变增量大小 第四章塑性本构关系 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引言 塑性变形规律的复杂性 到目前为止这个塑性本构关系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现在广范采用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 全量理论 又称为形变理论 它认为在塑性状态下仍有应力和应。
15、摘要本论文以T D E 一8 5 环氧树脂与E 一5 1 环氧树脂共混组成混合环氧树脂基体,选用聚氨酯 P u 与环氧树脂 E P 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 I P N 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制备了1 5 0 固化耐高温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通过差示。
16、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环氧树脂 E P 是工业中重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由于其优秀的附着性高强度以及抗化学腐蚀性,被广泛的应用于黏结剂涂料封装材料等领域。然而,由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密度高所引起的脆性大和抗冲击性差的缺点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